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7:01:24    次浏览
【概要】新成削面馆明天最后一天营业这几日老主顾闻讯赶来怀旧—— 新成削面馆保留着浓郁的年代感,旧牌匾上还写着“国营”两个字摄/法制晚报记者王妍 昨天下午,不少老主顾赶来就餐,店里还是老传统:窗口开票,算盘结账 摄/法制晚报记者王妍法制晚报讯(记者王妍)昨天下午3时,大栅栏粮食店街的各式小馆大多都在休息,只有新成削面馆里店员一直在忙活。这家经营了60年的面馆因租用合同到期、支付不起租金,将于明晚关门停业,近日老主顾们纷纷赶来,再尝一回从小就熟悉的老味道。店里的样貌保持了几十年位于粮食店街55号的新成削面馆只有一块旧牌匾,最上面两个字是“国营”。窗户上贴着两张黄底红字的“海报”,一张是菜单,一张是“暂停早点”的通知。掀开塑料帘子进屋,就几张桌子的地儿,一眼能看到全貌:掉漆的木窗框,现已少见的三叶吊扇,铸铁的挂衣钩,甚至连样式都不统一的椅子……如年代剧中的画面,饭馆就以如此的面貌保持了几十年。在这儿点菜,得自己在窗口排队开票。二锅头可以用杯量论两卖。结账,也是用算盘噼里啪啦算出来的。据媒体报道,面馆经理李国荣介绍,面馆最初是个私人饭馆,1956年公私合营时成为宣武区饮食公司所属的国营饭店,改革开放后由个人承包,但饭馆的店面一直是租用的。如今饭馆每个月的租金近万元,面馆已难以支付。今年2月底,李国荣接受采访时也曾表示,因为房东将要收回这处房产另作他用,面馆面临停业。老主顾赶来再吃几顿以前每到下午两三点,面馆的员工都要午休。但随着面馆即将停业的消息传出后,不少老主顾都赶来再吃几顿,这个时间变成了备餐时段。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5年的张师傅利落地将猪肉切成丁,准备做小炖肉刀削面的浇头,这是店里几十年来最受欢迎的吃食之一。这几天客人太多,总要多备出一些。切完了肉,他又忙着扫地、拾掇桌子,插空还得接电话。这几天总有老顾客打来电话,问店里营业到什么时候。面馆将要停业的消息引来不少媒体记者,但张师傅看得很淡,“开的时候安安静静的,关的时候也想安安静静的。”谈及以后的打算,张师傅没有多说。这样的老念想 以后上哪儿去找?下午4点刚过,小店里已经开始来了客人。不少人进店都先拿手机拍几张照片再坐下,还有人带着专业相机和摄像机,给面馆留下最后的回忆。顾客们自觉地在窗口前排起了队,人越来越多,小店很快坐满了,晚来的顾客只好先出去转一圈再回来。坐下的人几乎不怎么翻菜单直接点着自己喜欢的菜。多数人都会要一碗小炖肉刀削面,面条盛在大白碗里,上面有肉丁浇头,用筷子挑起一翻一拌,香气已入鼻。吸溜一口面条,再就一口白酒,舒坦。一位55岁的大妈在附近长大,她还记得,以前家里不愿意做饭了,就来这儿吃碗面,再要个凉菜,吃得舒服、自在。一位大高个先生正坐在店里喝着啤酒,就着花生米,吃得有滋有味。他说自己二十多年前经常到店里吃饭,搬家后来的就少了。他记得那会儿吃饭看有年轻男女谈恋爱,俩人要一大碗刀削面,再来一盘码得齐整的粉肠和一小碟花生米,俩人闷头分吃一碗面,高高兴兴的。“那会儿一顿饭七八元,俩人吃一碗面,也是要那个劲儿。”走出面馆,旁边“烤串”、“家常菜”等牌子已经亮起了灯,开始迎接属于各自的夜晚,刚才还浓郁的年代感一下子被冲淡。